书园内外
校园雅俗
家园冷暖
乐园是非
职场酸甜
情场恩怨
官场清浊
市场黑白

 

学业情感* 智慧宝典* 生活方式* 观点交流* 教育反思* 心海波影* 财富真经* 创富舞步* 发展优化* 命运抉择*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新首页 > 校园雅俗

观点交流 

 孩子多学几门课,赢在起跑线——“工具”至上,拔苗助长,可能得不偿失— 有些做法是很折磨人的。

 近年,各地兴起了一波"古诗文"潮,有的连年仅十来岁的小学生甚或幼儿园孩子也要求他们背读数十上百篇 ——“新文化”(yuyu2166/ks006.org)认为:古诗文包括一些“经典”作品应该有其自身的价值,学一点是有益的,问题是时下大家面对的是如火如荼的生活激流,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需要解读的东西在不断“裂变”之中(甚有爆炸之说)。而生命无疑是有限的,时间十分宝贵,再说一些“经典”数百上千年前有其较大的可读性,时至今日相当一部分只适宜留作专业教师或研究人员参考性阅读(事实上也已有朋友直言一些名著的局限性:"随意挥洒""科学、科学精神被曲解"等)。

  假日晚间加班就是好教师,考出高分就是硬道理。——“新文化”(yuyu2166/ks006.org)认为:广大教师及青少年朋友要摆脱“身心疲惫”、“才智枯竭”的阴影,除了有关方面须加强教育统筹,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步伐外,还应努力引导社会进一步确立终身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或带领广大青少年学生神清气爽地踏上自主学习、自适性成才的道路。

 "灵魂工程师"首先/也谈"不能让… 不可麻木地"被人牵着走",应给自己/学生留有足够探索与思考的时间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揭晓

 

 

 

 

 

 

 

 

"副教授哭穷"事件反映了"海龟"和"土鳖"之间的严重不

 

 

 

 

 

 

 

 

“温和省长”被教育话题惹火了:高考制度已经误了我们几代人!!

 

 

 

 

 

 

 

 

 

 

 

视:校园为何频发暴. 川新网

 

  

 

 相关链接

 师生关系  炮轰教育三病症  被冻死的学生死于校园暴力  同是大学教师收入差别咋这么大

 教育话题沉vs评沉—(本站观点暂缺) 诺奖 职评 中国大学 `教育系统最牛的一句“名言”

 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中选了一首网络歌曲《全世界都在笑中国~》,要求考生找出歌词韵脚…

 

殿堂神韵

 学校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使青年人离开校园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爱因斯坦

 让每一位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用自己的良知与行动尊重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孩子。 一批用现代教育观、质量观武装起来的学校正在努力实践着现当代优秀的办学理念。

 无论你学什么专业,都当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百姓疾苦;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和集体的荣誉,学校不姑息违背规则的人和事 … …        —— 复旦大学校园文化一瞥

 认真理,不认权势;认科学,不认金钱;认平等,不认淫威:“ 与 真 理 为 友 !”—— 哈佛校训

 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 —— 钱伟长

   

 学校教育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就是关注青少年学生的生命状态,呵护其生命的存在,激发其生命的潜能,提升其生命品质,实现其生命价值。而任何无视生命的教育都是教育的异化。(浙江 陈胜良)

 一个人如果只为个人生活好些虽然无可指责,但是当你决心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时,你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王奇臻)

 他们以自己的热血铸就了不朽的师魂在灾难降临时刻毅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天梯小学"教师19年攀崖背起小村希望 他教我们清白做人 比奖学金保研出国更重要的是人格与国格

 

时代重托

  “珍惜宝贵时光,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大厅和人文社科图书阅览室,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同学们要珍惜宝贵时光,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总书记同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希望大家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殷切希望: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着力强化基础研究,重视提高应用研究水平,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努力创造更多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教师要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为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努力。 

  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当代青年综合素质的竞争。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历史的视

角看,最重要的,就是看现在的青年人将被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中央政治局委员、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卢新宁

 

 高校校长请客吃饭的钱够中国应该重视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 - 丘成桐

 我们有一些好的东西正在逐步退化。大学精神是需要我们去坚守的,要靠这个去引领社会 -李培根

 

        

    成 长 书 架 

1. 19岁的孪生博士:家庭教育的思… 
2.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学业情感问题
3. 谁能陪谁到永远
4. 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

5. 少女自白:其实我  
  引自酷书网

 

    教 师 书 架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儿童 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心理与行为科学、教育哲学、社会学等多种视角入手进行剖析

后天神童:成就天才的14项教育法则本书由16岁当大学教授的小卡尔叙述其父亲如何以科学方式开发自己的潜能

向太空的长征太空是继海、陆、空以后的第四疆域,一个国家对航天能力的依赖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03.11

 

  在通向科学殿堂的道路上,由兴趣、成就意识等导引的自主式的“我要学”是极为可贵的。可平常我们大多不注意在这一点上下功夫,因而不断上演着…           

金字塔”下的呻吟

(《特别关注…》/《家庭与家教》"焦点关注") 

 

  一些地方课改是为了早出神童,多出几个留洋预科生吗?是否忘了将会有更多的孩子载倒在起跑线?

  我坦白地告诉你们,其实学生考试名次前200名跟前10名、20名没有多少差别,要是换一套卷子,排序就马上变了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对社会热捧高考状元现象给以回应               
                 
  

学业·情感  

  当我毕业半年后仍生计无着、飘然无奈时,父亲悔恨地数落我“骗”走了他的钱。我想,我的这种命运的变奏以及亲人心态的颤变,是今天许多大学学子及其家人们命运与心态的一个缩影吧。(L)

  一女生被怀疑偷拿他人遗失的手机,郁闷、茫然中跳楼别离人世;      *   亿 *

                     

 青少年儿童在求学期间通常享有许多特别的权益保障,如平等教育权、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等,可让人痛心的是,当这些权益面临不法侵害时,大家/ 包括一些父母师长,连一点点最起码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都不具备——

     无助的“羔羊”“我只能对着日记本流泪”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应该说,为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全面、系统地传授给下一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教育事业是一曲奋进的歌,而“灵魂工程师”们更是一些最有知识最趋完美的人,如二十世纪以来的李大钊、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以及李燕杰、魏书生等等。1997年5月,北京一位女教师在车辆失控灾难突降之时为救护几名不知所措的小学生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无数的人们为之敬业爱生的崇高品质和“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感动得泪湿衣襟!然而我们这里无可讳言的是,教育工作者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业务及其身心素质都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数量不足、队伍不稳、教育思想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等也是长期以来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几个问题。比如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师长不善于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是动辄训斥、冷嘲热讽,有的甚或责罚、打骂不断,班上的同学精神上由此感到非常压抑,也十分痛苦!

  恨“铁”不成钢——歧变的“师爱” 一个时期以来,可以说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是怀着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这一志向,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含辛茹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他们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大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少人由于对教育工作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认识不足,有的涉世较浅,育人意识较弱,有的则在思想、心理素养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弱点。事实上,作为教师其基本的职业规范是“教书育人,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可一些人平时知识性要求看得多,考试分数看得多,而把儿童与青少年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社会的人看得少,实际素质问题考虑的少。有的虽有其工作认真、细致的习惯,但在教育及认知方法上往往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片面地强调“勤读苦练”,不记时间的有效利用,只争时间的占有,耗时特多,而效率甚低。

  这是一个年仅11岁的小学生,一次在体育课上练做“劈叉”动作,只因一个动作不符合要求,边上的体育老师便上前猛踹一脚,他的左腿随着一声凄厉的惨叫瞬即断了,骨头都成了碎片!而在医院,小男孩细嫩的小腿肉被割开缝上,缝上又割开,前后共挨了4次刀 …

  闹剧“触肉”惊心如果说“爱是教育的前提”,那么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便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那平等具有亲和力的师爱,似春日的阳光,更像夏日的雨露,她能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融化学生心头严冬的冰雪,也能孵化他们胸中坚硬的顽石。事实上,青少年学生在接触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性格情绪方面的心理障碍以及青春期心理困惑等诸多的问题,他们大都需要在师长的关心、帮助下得到疏导和矫治。可惜的是校园中“人师”、“教育家”不是很多,“经师”们平时是很少考虑学生内在的心理机制问题的,他们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科学、及时有效地去解决青少年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的每天只是例行公事地讲完课便一走了之。因而,常常会把一些学生的内向、好静看成是思想道德问题,把由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学校纪律,工作中往往缺乏必要的爱心与耐心,定势而空洞的说教多,辨证的分析指导少,批评指责、事后挖苦惩罚的多,热情鼓励、超前引导疏浚的少,甚或限于他们自身的素质和烦乱不安的心境,以“触及皮肉”代替“触及灵魂”,许多学生由此而惊心悼胆的,苦恼不已。

  ……

  无助的“羔羊”

  读者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近年各地学校都在大力推进教师的“学历工程”,学校教师则由此纷纷在挤时忙“充电”,忙“学历”晋级,忙电脑培训,忙语言等级达标等等,一支“高学历”掌握现代化教学基本技术的师资队伍正在快速形成中。几年下来后,教师队伍的专业学历底线提高了,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也相继武装起来了,可于此同时比之更为重要的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方式却并未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真正有效地确立起来,一些地方丧失人性的惩罚仍在神圣的校园中不时地上演着,一些年幼的孩子如无助的“羔羊” 也依然在任由宰割着——

  …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因未完成家庭作业(家长也未按要求到校),被班主任老师带到外班以“我们班最差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为名罚站“展览”。而后,这位老师又将她带回本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她“经常不完成作业实在是太没脸了”, “看一看她还有没有屁股?”几位女生随即被叫到讲台上强行扒拉她的裤子……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女孩挣扎、认错求饶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又嫌她“太吵了”,让其同伴拿抹布来堵她的嘴!

 “狼窝”与“虎口”—— 无声的控诉 我们从小到大,可以说人人都要走进校园,与一些教职人员常年相伴共处,由于他们大都能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是一些灵魂纯洁而高尚的人,因而我们通常能由此获得智慧与快乐。然而这世上“千人千品,万人万相”,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女生及其父母家长)的是:在这支“灵魂工程师”队伍中,还有一些披着“圣洁”外衣的败类分子利用特殊的师生关系,以及女生天真无知,担心名誉受损或怕惹出更大麻烦而不敢告发等弱点,以辅导功课、关心生活及追求“真爱”等为名,采用花言巧语、物质利诱及暴力胁迫等手段不择时机地摧残女生幼小稚嫩的肉体与心灵。

  脸上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的小B,是一个非常秀气的农村女孩。一天上午,她的老师在班里上了约20分钟的课后就布置大家自己看书,可随后不久又说要“抽背课文”,把她从教室带到了边上的宿舍。不谙世事的小B顺从地进入宿舍后,那门“吱扭”一声便被老师给关上了,接下来的是,课文还没背上几句,小B面前这位昔日一直被称作老师的人突然张开了双臂,把小B给拉了过去,小B的嘴被堵上了,接着又被扒掉了衣裤……小B痛得缩成了一团,可叫又叫不出声,只得任由痛苦的泪水慢慢地向下流淌。

  事实上,在社会上一些黄色音像制品及“性解放”浪潮的冲击下,讲台上的一些人也在心里泛起了种种奇异猥鄙的浊浪。童×,原是某校一名年轻的中学教师,有见识又有活力,同学们起初对他也颇有一些好感。可他在担任高中班主任期间,竟先后打着“谈心”、“辅导功课”的幌子,猥亵、蹂躏了3名艳丽而天真的女生,并致其中一人怀孕后堕胎,身心、学业都蒙受了极大的伤害。还有人甚或在校园里恬不知耻的公开宣称:“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人,不搞几个女人就算没本事。”因而短短的三四年时间,仅他一人就先后奸污了6名女生,另猥亵3人,不少女生身心遭到严重的摧残!另外,也有极个别道貌岸然的性变态者竟然出乎意料地将其罪恶的双手伸向了一些调皮的男生——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以纪律处分或找家长训话为由胁逼看黄色碟片,进行猥亵、鸡奸等。孩子们由于未能及时找到倾诉窗口而苦不堪言。

  然而让人更难置信的是,一些已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资深”教师,尽管其家中已有了妻小,单位里的头衔又“高耸云天”,可他们也常常蝇营狗苟,不甘人后,有的反而利用身上的光环挖空心思地玩弄那些男女问题上尚处于似懂非懂阶段的清纯女孩。

  这是一个被誉为“资深优良”的台岛教师,可在高校里,他不时以“看手相”、“个别辅导”等为饵哄骗在校女大学生与其一起活动,由此进而择机施以暴行,并拍下裸照,恐吓事后不得声张。那些天真清秀的女孩,本来是满怀希望走进校园的,却不料落得个“以狼为师”的凄怆结局,着实令人心痛。

  受伤的总是“我”教管人员中也有不少人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有的虽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但由于工作时间短或安于现状,缺乏作为“导师”应有的魅力。曾有中小学生反映,一些教职人员至多只配做个“保姆”或“联防队员”,校里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常常成了专门整治违规应付突发事件的“警署”——学生的无奈与无聊平日里它不闻不问,而待问题成堆时则突然给你来个“从重、从严、从快”,甚或处以“极刑”(开除学籍流放社会)。

  这是一个才读初一的女孩,不幸的是父母离婚了,而且由于双方都不便把她留在身边,十零岁的人只得暂住一亲戚家中。可亲戚一家呢,不巧都是“麻将迷”儿,她无法正常地生活读书了……一次,她空着肚子被叫到了办公室,在座的几位老师只是就事论事地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她进行挖苦、训斥——

  “你近来经常迟到、旷课,啥道理?要是不想读书,干脆退学算了,班里也好甩脱一只包袱!”

  “上课没精打采像只‘瘟鸡’,功课一塌糊涂,老拖班级后腿……真是个活宝!”

  有位本身也是教师出身的家长,一次孩子在校里受屈后不无忧愤地叹息道:如果确是我们孩子的错,我们可以说服管教,但有时明显是那位做老师的不是,可校方却不愿得罪人(——不想因为一个学生而失去一位教师甚或是“学科带头人”什么的),我们由此无法向孩子做说理解释工作,而长期这样让孩子闷压在心里终究会出事的……

  育人工作,一般的来说具有长期性和渗透性等几个特点,学生中出现一些“傻事”甚或“错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难免的,做教师的应该由此及时检查自己的工作,努力改进方法,切实加强日常的教育引导。可现实中,各级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实在不多,有的教师对学生中的不良言行与错误认识不是耐心地进行启发、帮助,而是固执地认为是对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的一种蔑视,或用伤人自尊心令人气馁的字眼讥讽、挖苦学生,或是粗暴地采用“立竿见影”的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训诫、制裁学生。所以同学们普遍怕被老师找去“谈话”,因为“谈话”时往往只能立正挨训,不能张嘴说话,没有什么“发言权”可言。而且老师爱怎么训就怎么训,谁要是忍耐不住想说点“理”或申辩几句,便会遭遇一场“暴风雨”式的袭击。

  什么“严是爱,松是害”,“为了让他有所觉悟”, 这些人在其他师长面前往往振振有词,会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解释,而受戒的学生大多原告成被告,吃了“黄连”而说不出“苦”。有的还干脆先发制人——向家长列数学生的种种“罪状”,并以“家教不力”之名把蒙在鼓里的家长克上一顿,而费神费气力的“惩戒”手段就会留着由家长回家去使……

  一些小女孩在校里一次又一次地被披着“羊”皮的“狼”叔“狼”外公摧残,有的年复一年的被奸虐了数十上百次,其间不免有人抱着疑团前往问询,可同处一校者往往众口一词地推说:“从没见过这事儿,是娃儿们乱说!”有的孩子拼死拒绝上学,甚或做家长的多次在年仅十来岁的孩子的内裤上发现血迹之后也未敢往那事上想,因而久久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曾有个姓张的小女孩在惨遭多次奸淫后回家向父母哭诉过,可其母亲听后不仅没有追问,反而用巴掌把孤立无助的女儿打回学校,将她往绝路上推……

  直面现实:谨慎应变,拒绝昏浑 “宁可亏我一个,不可误生一生。”这里我们应该说,众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用爱心尽力为青少年学生铺筑着通向成功彼岸的光明之路,有的甚或为保护学生免遭歹徒毒手,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与暴力相抗衡,换取班上学生的人身安全,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可以信赖的。但正如前面所说的,由于种种原因,这支队伍中也混杂着那么一些思想身心素质低劣的庸人及伤天害理的无耻之徒,这些庸之师、拳之师以及淫之师的存在,如不加以必要的警惕、防范,对尚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带来的可能是100%的伤害。因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教育观、师生观做支撑,即便有各种法纪制度立在那里,再好的“经”也会被念歪的。所以面对现实,青少年学生及其父母亲人都应有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和防患意识。

  当然,作为青少年学生本人,就更应该知道自己有维护自身人格尊严,接受正常教育及不受他人暴力侵犯的权利。在平时,应多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单独进出一些非公共活动性场所,尤其在晚间进出教管人员宿舍等处需多作观察留意,遇到不利或可疑情况时,应尽快退避、呼人,哪怕说上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言以脱身自护。要是问题比较明显的,你可多与家长及自己敬重的师长、好友交换一些看法,以便获取一些必要的帮助。

  那么青少年学生在校期间通常可享有哪些权利呢?前不久,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专家佟丽华老师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宪法》、《民法》等相关法规中总结提炼出了20余种权利。其主要的包括:正常的受教育权(对停课处罚可以说不),生命健康权(指安全保护不受体罚),名誉及隐私权(对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及嘲讽行为可以说不),寄宿生生活获得照顾权,以及身体自由权、平等对待权、拒绝不合理劳动权等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儿童学业情感问题解读(中国长安版)

 

 

长篇阅读(源:大智-教师书架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
本书作者余仲宇、徐奋、连启正是长期从事教育与社会问题研究的专家..

《教育病——对当代中国..》
本书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

《培育男孩:塑造下一代..》

《 教育能够改变什么》    

时点课件、教程、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
中国版的“窗边小豆豆”——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儿童学
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


   青春突围-学业情感问题解读

   

  本书就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种种学业情感问题从心理与行为科学、教育哲学及社会问题学等多种视角进行了深刻凝重的剖析与探讨,京、浙、粤、皖等地数十种媒体作了转载。本书既是青少年朋友情感交流的窗口,也是父母师长解读孩子的生活教参。 

 

【我推荐】书名:《青少年教育问题反思》

【我欣赏“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与觉悟。”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有其特定的目标,即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对工作、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态度,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成功转化。至于传授一定的学科(书本)知识,那仅仅是一种手段、方法或途径罢了。

【我感悟】这些年各地不惜一切代价片面追求高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非常广泛,而且根深蒂固。教育思想上的偏误是造成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沼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才,首先是抱有学术为大众除痛苦谋幸福的人”。单纯以“分数”或以文凭取人的倾向实在是一种僵化的、非常危险的东西。教育,可以说肩负着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历史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学会关心,即“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利益,关心全人类极其赖以生存的地球”。实践已经表明,全民素质的提高对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比培养少数几个拔尖生更为重大,也更为深远。 ——姚迎春(江苏)

 

  “成功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读者。”事实上,从牛顿、达尔文、马克思到诺贝尔,从托尔斯泰、爱因斯坦到鲁迅、陶行知、毛泽东,再到孤儿出身的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等等,众多成功人物中,有几个不是以读书为终生乐事并由此获取成就的,而且,他们不仅读“有字”之书,也经常读一些无字的书。他们平日生活简朴,不把时间浪费在琐碎无聊的事情上,因而就有机会博览群书,有机会接触生活实际,有机会思考并发现完整的自我。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影响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灵感,并帮助我们获取大大小小的成功。这里,审视性阅读,或直接带着问题读书,还是启发思考、安顿身心的一剂良方。现代“成功典范”比尔·盖茨,可能许多朋友都已知道其惊人的成就与财富,但不清楚其走向成功的基本素质与途径。其实,他早在少年时代就已经读完了众多的百科全书,而且一些大胆的构想就是从早期阅读中开始酝酿的。事实上,一个人通过阅读,常常能实事求是地看到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不足,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困境的背后所蕴藏着的成功的机会,并知道比资本金更重要的还有心智、性格以及思维方式。而阅读成功人物的传记,阅读一些科普、专业书刊,还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信心指数。 

               ——节选自《生命红绿灯生活方式革命余仲宇等/中国文联版

大学多棱镜 

     大学生羞辱女同学长达5 音院教授主动说"潜规则"

 山西大学生郭佩祥社会调查报告《农民的利益是如何被损害的——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失衡》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特等奖。

  城郊校园,一女生陪男友散步,被人围住后男的遭毒打,女生惨遭轮奸;没过几天,四名女生又被一群男子迷奸(其中一人投江自尽)…学校一些领导在整个事件中的态度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他们在第一次惨案发生后竟然不遗余力地“辟谣”、封锁消息,以致悲剧紧急着再次发生。对此,有人在佩服几位当事人封锁消息功夫一流的同时,呼吁让更多年轻的生命知道一些危机与真相!  

  一个手握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的女生,毕业后倾心一公司老板,可她心目中“能带来安全感”的人婚后长期滞留港澳等地,而独守空房的她迎来的却是一堆讨要赌债与情债的红男绿女,最后随着那个本想托付终身的板爷的销声匿迹,唯一栖身的住房竟也被银行……

  一青年学者毅然走出大都市,边深入基层考察,边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后来大胆地更正了一些专家的错误认识,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和战略构想……由此在荣获国家“青年科技创新奖”的同时,还被当地誉为“最能创造财富的人”

  一对留学“深造”经济学专业的俊男靓女,出洋数载后,那管窥蠡测的男生终因自欺欺人、玩火自焚而“步”入死牢,由此抛下两个痛悔无助的靓妹,以及四个残破的家!! 

  有学者呼吁:大学是社会的公嚣,不能委身于商圈,听命于经济逻辑,更不能打着合作办学的旗号谋取特殊利益!

  我们的大学可以没有其他的系科,但绝对不能没有哲学、社会学这类基础的人文学科,因为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大家更多面临的将是人文方面的问题。(复旦学人)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无数学子走向职场的阶梯、桥梁和敲门砖,是生命马拉松的助跑器,人生大舞台的艳丽行装……这里我们值得指出的是,在十数年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青年朋友们困惑、失意大都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比如需要检查自身的智力、能力以及体力、财力状况是否适于目标的达成,自己惯用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等等。事实上,大学生成材不仅需要知识的贮备,更需要品格的铸造,作为社会的特殊人才,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本质属性是进取性和实践性、创造性、社会责任性的有机统一,其中自然也蕴涵了必要的自觉性和超前性。因而,青年朋友以及我们的父母师长,需要学会俯览时代的激流与漩涡,洞察人类的困境与社会的大趋势,努力提高自觉性,摆脱盲目性和随意性—— 

求学甘苦                 

  钱钟书先生一部以“围城”为题的长篇小说,曾向人们揭示了世间让人迷惑、彷徨极为普遍的“墙”现象。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既是“科教优先”政策的具体体现,也为各地千千万万中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圆梦”的机会。据了解,许多高校、研究生院时下正以平均每年20%~30%左右的速度扩招新生,在校生数量急速翻番。然而,就在这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也有一串令人尴尬的东西先后浮出水面……在一项网上调查中,上万名参与者有近八成的人反映教学质量方面有问题,认为在高校苦读几年后“能学到一点儿知识”和“根本学不到多少有用东西”的占了79%。虽然这一结果有点不可思议,但“拔苗助长”之说倒是比较形象的,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由于当地院校一味扩大招生,生源基点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后根本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以致一些人在无奈与尴尬中不得不中途退学离校。

  ……小N本是某农大学生,升二年级时只因家中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无奈的他是希望通过南下打工挣点钱后再继续自己的学业的。可谁知,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打工攒下的钱算来却仅够他做回家的路费!
  由于长时间的拼命打工赚钱贴补日常开销,也有一些高校学子因体力严重超支,几年下来后身体累垮了,结果只得满怀酸楚地弃自己钟爱的学业而去。
  自然,许多高校女生是通过课余应聘做“家教”来筹集生活费的。可做家教同样不容易,有的女同学在上门辅导时不慎落入户主设下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有的更是尚未上门即被人骗至偏僻处而惨遭毒手……这些受辱的女孩大都只能对着漆黑的苍天独自啜泣。与此同时,还有人受辱失身于与自己年龄几乎不下上下的“学生”,甚或因“怀孕”遭开除直至最后酿成血案!
  另外在年轻的跨洋“留学”者队伍中,也有不少人在付出了巨额的学费后,由于种种原因,既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又无法归还家中欠债,回乡见“江东父老”,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丧失了人格与尊严,甚或选择了自绝他乡的不归途。

                     ——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学业情感问题解读

校园浮沉  

  “痛诉我的大学生活”:我们的书桌,一半的书都是英语,每天里与电脑,网络为伴,要么是一脸的痴呆,要么是一脸的回光返照……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郁闷而无奈的夜晚,我想哭但哭不出来,我想喊但又喊不出声(NH)。

  如今许多青年学子太过“专业”了,硕士也罢,博士也罢,一些人通常只是让你蒙着眼睛一个劲地往“前”冲!说来让人惊讶的是,不时有高校女生(包括硕、博生生之类的)因听信他人谎言,毫不生疑地跟随未曾相识的人贩子去异域它乡“经商”、参加“实践”活动而陷身魔掌。诚然,那些歹徒、人贩子们可恶之极,而我们的一些学弟、学妹们的表现也真够天真的了,似乎还都是一些冥顽不灵,永远也长不大的稚童。某报曾以“沉重的思考”为题报道过一起让人啼笑皆非的女研究生被骗案。其实,这位女研究生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人长得也非常清秀。一次寒假中,还在准备毕业论文资料的她却被一位农村小姑娘从中原Z市骗到了华东的一个小山村(小姑娘中途早已溜走),结果“银元”未提到,人却成了人家的“新媳妇”。当她明白自己受骗上当后,先后绝过食,摸过电,找过刀子,使过绳子,也曾想到过去教堂——找“神父”帮助,可就是没想到过有关的组织、法律,以及正义与智谋。据了解,前些年仅中州的公安机关就先后解救过10多名被拐卖的女大学生和研究生,这些女大学生有的是在回家途中,有的是在劳务、自由市场,人贩子仅用一支雪糕、一张车票就骗得了她们的信任,让她们毫不生疑地跟随着上汽车、换火车,辗转东西南北,一直到拽入“新房”后才如梦方醒。还有的在校大学生竟为巫婆、迷信活动所困而白白葬送自己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

                          ——《青少年教育问题反思》(节选)

 “断线的风筝”:几个大三男生在网吧游戏世界里“攻”“杀”正酣时,被两个未见过面的“网络冤家”追杀,引发了一起令人深思让人心寒的高校命案!


人师 经师 

  “我愿做一滴水,把阳光无所保留地反射给他人。”

  “当我痛苦、迷惘的时候,是您使我清醒,给我力量,让我从此坚强起来……”不难看到,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无数教育工作者正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自然,光芒四射的“象牙塔”中也不乏害人误事的“经师”和“巫师”。另外,一些混迹校园的“衣冠禽兽”有的还利诱、威胁年轻的女生:要想让课业过关,给联系一个好单位什么的需一起加练“上床功”。如某校外语系一位“教授”,人老心“红”胆更“壮”,竟以辅导学习语言技巧为诱饵,将所带班上几位漂亮点儿的女生全给诱奸了……这些女生曾想到过死,也曾想到过去告发,但毕竟由于过分软弱而默默地给“吞咽”了!

                      ——《青少年教育问题反思》余仲宇等(内蒙古人民版) 

  B最大的收获还是认清了所谓的这个家和那个家,认清了一个个“著名”学者的真实面目!(金之周                         

  年轻的一代必将超越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以身作责,以德、以才服人,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

  一旦病情不治,我坚决要求“安乐死”,我的妻子也支持这样做,我们很想得开,我们不愿浪费大家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事后也不要再麻烦人……

                             —— 本条摘自 《王 选 遗 愿》

探索与争鸣

  当“自由”之风泛滥时,我感到自由只不过是原始人或猪猡们的一种奢望。因为我坚信,一些失去了灵魂的空壳,业已失去了自由的基本条件;自由首先属于一个独立而能动的头脑。

  俄国哲学家恰达耶夫在其《箴言录》中写出这样一句话:"我宁愿去抨击我的祖国,宁愿使她伤心,宁愿贬低她,也不愿去欺骗她。"这是一个真正爱国者的肺腑之言,它也应该成为中国一切真正爱国者的座右铭。可惜,今天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如凤毛麟角。每当"爱国主义"从一些人的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我都有这样的疑问:他们究竟是在爱这个文化、这个民族,还是在爱他们自己?

  李傲说:如果再让我上大学,我还选择自学。——我则不然。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绝不会上大学。大学于我有何益?我至今都难以作答。我在大学得到了什么呢? 我只知道交了几年学费;听了先生几年的瞎扯……以及零星、胡乱地读了几本自买的书。

  
                 —— 李 坤 电子邮箱:likunchuangzuo@163.com  

教育社会                      [转贴]教科书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儿童问题特别会议上指出,孩子们有权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有权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可时下一些人虽也提比较时髦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在他们的心目中,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背诗、学外语计算机,参加钢琴考级,小小年纪,什么外语教育、电脑教育、足球教育、投资理财教育、古诗文必读等等,等等,直把十来岁的人折腾得“出门不辨东西,走路不知高低”。就此,曾有位著名节目主持人说起,她一段时间里为了赶社会上的潮流,几乎把所有可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外语上,虽说也有所获,可由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用不着那玩意儿,没几年时间几乎全给忘光了。其实,知识面扩大,语言能力提高自然是令人欣喜的事,可一个人缺乏必要的心智思维能力,口语再好也不过是一个“智盲”,而今有人不知怎的,对母语错别字连篇文句残缺零乱的现象视而不见,偏要认定“外语教学越早越好”的理,六七岁开始学第一外语,十几岁时再学“第二外语”,而且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搞一刀切,喜欢刮风,一轰而上,有的还推出“古诗词必背××首”,而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却被挤到了一角,舍本逐末的,无数孩子为此疲于奔命,眼睛近了,身体垮了,有的终日焦躁不安,无所适从,甚或被逼上绝路。本来承认差异搞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给孩子以进取的信心和动力是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可一些人在沉醉于培养“天才”的各种数字统计、创新业绩之时,居然对众多的普通孩子表现出离奇的冷漠,“问题辍学率”让名校“升学率”给覆盖了,无数“平民”子弟、“弱势”生的成长道路让少部分人的“星”光大道给覆盖、填埋了——可以说,来自成人世界的傲慢与偏见使孩子们的身心受尽了折磨。为了增强所谓的“竞争力”, 一些地方还刮起了一股“择校、并校风”,只信“名校”及“规模效益”、“竞争优势”,不顾一切地把相距十数里之遥的三五所、七八所学校生生捆绑到一起,使一些年仅七八岁的孩子每天不得不摸黑行动,一路上除了风霜雨雪,还需面对各种车辆及兽类、异常分子的种种骚扰,即便是寄宿生,小小年纪无形中被剥夺了与父母家庭的亲情关系,心灵上也未免不是一种伤害。显然,一次又一次伤心惨目的抗争与毁灭都未能使痴情的人们真切地从“分数”之类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各种问题由此还在不断生聚着,而最终为这无休止的狂热付出巨大代价的自然还是那些年幼无力抗争的孩子们,由于不堪学业和心理重负,有的无助中自残自虐,有的则被流放到另类悬崖断壁上……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余仲宇等/中国长安版)节选 

 可怕的是恶性循环——

  社会是一条生活链,它一环紧扣着一环。比如某企业老总为了紧跟“形势”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挪用、挥霍公款,或投资决策失误致使企业陷入困境,工人大批下岗失业;而下岗工人张三之妻——小学教师李四面对生活变故,身心也受到了不小的刺激,一次就情不自禁地把班上的学生王五给教训了一顿;接下来,被斥责为“人渣”的王五不服气,辍学后又寻机发泄心中的郁闷与不快——找平日关系不好的邻居小孩赵六出气……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人长时间未能走出形而上学的思维误区,凡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大量存在,比如庸俗文化不断滋生、泛滥,“资”高无上见物不见人,社会生活频频失范等等,而且所有这些现象又互为因果,长时间滚动不息,业已成了人类生活的一大顽症。再如,在学历社会以“分”取人、以“分”论奖政策的导引下,一些人常常见“分”不见人,看不起学业差的孩子,他们不但不把“后进”生们放在眼里,有的反而冷嘲热讽的把这些孩子最基本的受教育权都给剥夺了。曾有个初中生不无忧愤地说:“我们班里不到一年时间就有13名同学因学习成绩问题而被劝退,他们中大多数只能在社会上游荡,由此下去必将成为时代的‘弃儿’,同时也将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

  就基础教育而言,它本是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事关全局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着眼点在于亿万民众,在于全体受教育者,而并非局限于一部分人,为高校或“名校”培养一小部分学科“尖子生”。可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地方的基础教育都在不知不觉地推行着“英才”教育路线,虽然运用考试这一手段来快捷地选拔、培养人才其愿望不错,但愿望与现实之间毕竟还有着那么一段无可忽视的距离,随着劳动就业以及社会劳动评价等种种因素的介入,考试的作用与地位被不适当地夸大、拔高了,考试被人为异化,教师为应付考试而教,学生为争获考分而学,许多学校教育机构倒反成了考试的附庸,成了“升学考试强化中心”。面对校内外偏“分”、偏“率”的评考激励机制,不少教师感悟到每个班通常能冒出五六个或七八、十来个已属不错,“能让他们考好”就行了,其余的抓了也是“白费劲”,还不如多盯住几个“尖子生”管用,所以平时对考分较低的孩子大都“心力不济”,不屑一顾,而此天长日久的,两极分化自然渐趋严重。在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下,甚或那些对“片追”持有异议的教师也往往违心从事,随着大伙儿一起围“率”而转,为“分”而战。因而,一些学校除少数几个“尖子生”能应付自如外,其他同学往往如坠云雾,不知其所以然,完整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红灯”连成串,自卑、恐惧心理及厌学、逆反心理等等随之而生,大批学生被迫带着心灵的伤痛,神情沮丧地离开校园流向社会。不仅如此,由此培养出来的一些“尖子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五育不全,与教育方针及社会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近年,虽然“纠片”呼声渐高,但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的基础教育依然在“应试”的轨道上继续向前滑行着,全面的素质教育年复一年仍是举步维艰。尽管一些地方从表面上看,“素质教育”也可谓轰轰烈烈的,可实际工作中,你文件、呼声十次、二十次甚或上百次都起不了多少作用。有中小学教师反映,现在一方面一些人也提“深化教育改革”的口号,而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在衡量教师工作、学校教育质量时仍然是“分分”计较,还常常有人告诫说:“现在办学不追升学率去追什么?”“学校要站得住脚,升学人数多少最关键!”就这样,在“考!考!考!”“分!分!分!”的怪圈中,基础教育招架无力,难以自拔。为了夺“高分”,上“名校”,一些老师和家长都诚惶诚恐,手忙脚乱的,有的整天为“考分”、“名次”问题较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人格形成却视若无睹,训斥、体罚长年不断,有的以“分”论功,一好遮百丑,甚或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一些违法现象也常常抱一种侥幸过关心理,“好在发生在假期中”,“只要维持到毕业就行了……”。

  俗话说,“什么种子什么苗,什么葫芦什么瓢”。 其实,他们中不少人当年所接受的便是这样的教育,“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不难想象,一个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培养、熏陶出来的人,能让他怎样来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如此年复一年的,一群又一群连一些基本素质尚未过关的人登台入室充任各等“灵魂工程师”,而后这些“工程师”们又陆续不断地向社会向未成年孩子传播庸俗文化,一批接一批地输送不合格的社会公民,神圣的殿堂由此变成了不断制造昏才、庸才的机器,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生活中最可怕最让人寒心的一种恶性循环。事实上,长期以来让人费解、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总是层出不穷:一边抱怨学生不求上进,一边9名小学生只因放学后“偷看”校内的演讲比赛,被逼着用小刀自刮脸皮放血看“厚薄”;一边不惜十万二十万甚或举债送孩子上名校、出洋留学,一边自己却在“婚外恋”、“离婚潮”中不能自持,有意无意的剥夺孩子的家庭亲情,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一边人文基础建设教育软件投入不足(有的甚或无法正常运转),神圣的事业被最世俗的烦恼缠住了手脚,一边却能频频耗巨资重复投产武打色情制品,出重金抓淫毒凶犯堵七洞八洞,寄厚望于动“外科手术” ……“有钱‘抓药’而无钱‘煮粥’养身”,基础不牢,自然地动山摇,口子越开越大,“洞”也越堵越多。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一些地方由于第一道关口虚设,事故频频,本该“悲剧催人警醒”,可相反的是,每每有人对此熟视无睹,甚或把事故当成“政绩”加以总结。这是教育及其千千万万受教育者的不幸,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不幸。           

            特别关注:当代青少年儿童学业情感问题解读节选/中国长安版

观察反思    

  祸起“缺氧”症 ——

  有一个少妇,三年来,一见风,一遇凉水就头疼,虽然服了很多的中西药,可均未见效,因而每年夏季都得请假待岗,非常的烦心……原来,这个少妇当初坐月子时蒙昧无知,无所顾忌地又吹电扇,又洗冷水澡,结果落下了让人无所适从的产后风寒症。

  另一个年仅14岁的女孩,去年9月在学校上完晚自修后骑车回家的路上惨遭歹徒的强暴,由于案发时严重缺氧,就象“植物人”一样,在医院病床上昏迷了20多天,直到一个月后半身仍处于麻木状态。其实,这里比少女缺氧更让人心酸的是父母、师长们的“缺氧”症,一年365天,风风雨雨的,为什么非要让孩子们到学校去晚自修!!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爱生命,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用生命安康与幸福教育引导青少年朋友走好人生之路,理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题中之义,可不知何时起,许多地方人文生命学科砍了又砍,仅剩的一些又简单地成了考试的工具,这种教育的技术化、工具主义倾向,把青少年学生当成没有生命情感的机器人加以“生产”,因而面对生命安全问题,大都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更让人心寒的是,由于受功利主义文化的影响,一些学校师长在许多小生命蒙受伤害时,第一反应是“先进完了”,“今年的奖金完了”。其实,思想灵魂是生命的本源,鲁迅先生当年为什么弃医从文,是因为他意识到人在很多情况下急需疗治的不是躯体,而是体内的“灵魂”。这里可以说,几乎所有生命或社会的病态,都能从文化教育中找到其真切的病根。

  事实上,茫茫人海,最怕患上“缺氧”症,这“缺氧”症自然不仅是指大气中的氧,更包含人生不可或缺的“常识”、“常理”一类的养份或养料。我们从东西方种种惨剧闹剧来看,其背后都存在着心灵荒芜的问题,可以说许多人长期接触的文化是功利的或应试的思想文化,许多生命平日沉醉在被商家作为卖点推销的机械的题集、武侠黄色作品及各种暴力游戏之中,甚或沦为一些缺少关爱,被冷漠的商品世界所作践、遗弃的“精神孤儿”。前些日,有人在一位最终赌掉生命的“女强人”的住所里发现,除了衣服与鞋帽物品外,那里只有一台游戏机,一本宗教书以及大量的淫秽光碟。

  商品经济大潮对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应该说早已引起多方高度的关注,可对生命同样重要的文态环境的劣化污染问题,却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过。… 一个时期以来,在“利润最大化”这一游戏规则的伴护下,作为生命的智慧,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重要支撑力的人文事业,某种程度上已无助地失去了立足点,失去了方向感。可以说,人类社会许多的伤痛,许多高得离谱的“成本”,都是人文危机与教育危机造成的。

  “半成品”与“残次品”——

  2003年2 月,某校计算机系一名大一学生,在长时间泡网吧玩游戏后呼吸中止,送医院认定“脑死亡”。不久,有媒体爆出“一名中学生被7个同窗持续摧残成弱智”的校园暴力事件。去年,“足球上帝”马氏病危,据一些知情者透露:病灶是“心脏不适”,病因是“吸毒过量”……

  众所周知,上医院并非我们生活目的所在,更非亿万生命的必然。就个体而言,最好的“保健师”是自身的心智素养和免疫系统,由于学校及家庭教育取向重技艺、轻人文,重学历分数,轻素质修养,急功近利的超限教学,不断加码的统考、统练,“题山”、“课海”,还使生命在学生时代就超负荷运转,免疫系统因承受过大过多的压力而遭受损害。另外,奉为神灵的“应试教育”是一种简单、低级扭曲了的教育,那“病态的竞争”使人的情绪易感易变,易受暗示影响,“一人升学,众人陪读”,许多生命由此丧失了自信与意志,由于心神无所寄托,自卑与叛逆心理结伴而生,考时昏天黑地,头痛欲裂,考后便不分昼夜地疯玩,不少人表现为行为不能自控,有的近乎疯狂,你晚上不让他们去网吧、灯红酒绿的场所,或在外宿夜,他或她就会大发雷霆,甚或扔下一句“不让我出去就死给你看”,让你或你的家人心惊胆颤,手足无措。事实上,已有材料表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成为健全的生命个体,只能算作“半成品”、“残次品”。有的孩子在分数与学费的高压下,早早地离开了学校,十五六岁,二十来岁的人连应对雷电、煤气、火灾等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有的被没完没了的考试折腾成强迫症。而相反的是,一些人跨进高校大门后,在父母卖血卖粮换钱交学费的困境下,随意抛弃学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打牌、上网聊天、玩游戏上。还有的踉踉跄跄地癫出校门后,人即将临盆了却仍“鏖战”在网吧,直到被巡警抬进医院。

  由于教育的偏误,一些人外语水平响当当,可大脑反应却非常的迟钝,他(她)们中一些人有的听信馋言被卖进红灯区,有的则不明不白地做了他人的“二奶”、“三奶”,并把堕胎当儿戏,导致终身不孕,还有的女生与人相识两个多月就有了身孕,在由于生活习性等因素明知自己没有真的喜欢对方,也不准备嫁给对方的前提下,却要把孩子给生下来…二十多岁的人,其思维与行为竟简单到如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顺提,拼命地背英语单词,考TOEFL,还使一批年轻的医护人员写个病历之类的常常成“一盆糨糊”,平日里滥用乱用检查仪,却不履行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病情的义务,有的求诊者十几元就行了的却让你花个四五万元也没能得出个什么结论,前不久就有一个少年因此而留下了既不能正常进食行走,也不能正常大小便的“脑膜炎后遗症”。

  有人说,这是个“方便面”时代!由于学校人文学科砍了又砍,一些人即便念上十八九年的书其生活(生命)问题上的低能、无知却依然如故。事实上,如今不少家庭“精神暴力”的施暴者与受害者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多从事“白领”职业。有位女士吐露,她结婚后发现其丈夫才华横溢的外表下,隐藏着很多的无知和自私。另一位人称“女强人”的白领,在外人眼里她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可十多年来她一直在承受着“家暴”的折磨,面对丈夫的蛮横、自私,她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默默地将屈辱的泪水往肚子里咽。也曾有博士坦言:“导师”们既不关心他们的基础素养,也不明确他们的培养目的,似乎读博后的唯一出路就是“留洋”,所学的知识仅仅是赚钱的砝码,甚或铤而走险的一种工具!

  时下,一些人平日里麻木不仁,出了问题又只会相互推卸责任。比如有位“市长大人”,面对一些百姓的“犯上”之举,曾尖刻地说:“打开牢门塞进去,‘砰’的一声,大门一关就啥事都没有了!”几年后,直到他自己被押入大牢,才想到了生活的另一面。近些年,有多少“骄子”前赴后继的栽倒在钱色陷阱之中,成了一只只“断了脊梁骨的赖皮狗”!另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人到中年却学网恋,妻子被他视作草芥,后又被逼得跳楼自尽。而几年后,他告诉亲邻,说网上下来的那条美女蛇“背叛”了他,家庭剧变的事却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没有丁点儿的愧疚感。

  去年,一个留过学,戴着“博士帽”的女局长,竟被一个做临时工的小青年骗得财色情皆空。一名大学教授,一次被一个小骗子骗走了二三十万元后也一气生了病!可以说,生命中真正的危险是缺乏人文素养,浑浑噩噩,贪图享乐、脾气暴躁……无论中国的“马加爵”,还是美国的“马儿沃”,他们先前都是父母师长眼中的“好学生”,学科竞赛的“优胜者”,但残破、残酷的内心世界,却先后使他们成了众多生命的“克星”、“夺命鬼”。


  
可怕的“循环”与“裂变”…  

              —— 《“现代生活方式病”与革命》 中国文联版

 

  相关资讯——     心 海 波 影 》 余仲宇 徐启华编著目 录 )     

 



www.ks006.org (原浙备www.yuyu2166.org)"心"生活·新文化 版权所有

 院校一览:浙海 浙大 浙师大 绍文院 中美院 人大 哈佛 剑桥 清华 北大 北师大 华师大